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news.gog.cn/system/2018/06/10/016631443.shtml"
中國首批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磁體支撐產品在遵義正式交付—— 貴州制造撐起“人造太陽” 據稱,該產品的交付為和平利用核能和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交付的產品 產品“內真空室”比埃菲爾鐵塔還重 昨日,中國首批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簡稱“ITER”)磁體支撐產品在遵義市匯川區正式交付。這批由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研發、貴州航天新力鑄鍛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貴州新力”)制造的18套產品將運往法國,將成為進入廠房進行安裝的首批基礎性部件。 ITER位于法國,它同國際空間站、歐洲加速器、人造基因組計劃一樣,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其目的是借助氫同位素在高溫下發生核聚變獲取豐富能源,由于其原理和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相似,也被稱為“人造太陽”。ITER計劃約需耗時35年,耗資100億美元,由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共同完成。 2003年,我國以“平等伙伴”身份加入了ITER計劃談判,并于3年后成為這一重要國際舞臺的平等一方。自2008年以來,我國陸續承擔了項目18個采購包的制造任務,涵蓋了ITER裝置幾乎所有關鍵部件。 9日交付的這批產品,包括重力支撐(GS)、極向場線圈支撐(PFCS)和校正場線圈支撐(CCS)三個部分共18套。據悉,這些產品,由貴州新力耗時8年時間研發完成。 記者在位于匯川區高坪境內的貴州新力公司廠房看到,一個交付的重力支撐產品高度超過兩米,形似一座小鐵塔,其中一根形似金箍棒的部件,造價就高達數萬元。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交付的產品自重約20噸,共18件。 在現場,ITER磁體支撐采購包負責人KEES表示,這些產品“質量非常好”,“一些具體產品的焊接,都有相關的檢驗員把關,整個過程都得到高效管控,期間所遇到的困難最終得到了解決。”他表示對此充滿信心。 出席交付儀式的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長劉永稱,此次交付儀式,具有里程碑式的歷史意義,自2010年12月以來,他們聯合國內多家企業組成的團隊歷經8年,先后完成了從材料到制造工藝的系列認證,以及ITER磁體支撐采購包的生產制造任務,取得多項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最終獲得ITER國際組織的認可,為和平利用核能和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認為,我國參與ITER,將為我國在下階段自主建設或參與建設核聚變示范電站奠定堅實的基礎。并通過借鑒ITER項目的一些成果,為我國自主創新開發聚變能提供經驗。(記者黃寶華貴陽晚報)
關鍵字標籤:磁鐵台灣製造
|